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一直是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然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主要讨论以下4个问题:(1)身体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2)身体锻炼的心理治疗效应;(3)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论假设;(4)未来的研究方向。讨论上述问题旨在促进我国的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动增进心理健康的机制及运动处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身体运动可以改善心境、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笔者综述了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心理学和生理学机制,并提出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3.
身体锻炼影响中学生自尊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自尊是最能标示和影响情绪及生活调节状况的人格变量,它与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锻炼心理学领域,自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去寻求身体锻炼与中学生自尊的关系,发现身体锻炼的各因素和中学生自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提高中学生自尊的途径有5条。运动强度对提高中学生的自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外业已形成的锻炼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证明: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正在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积累了一些文献,但是不同文献中的一些概念存在许多差异.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试图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5.
身体自尊是锻炼心理学兴起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反映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回顾了国内体育运动领域身体自尊研究的主要成果,从身体自尊的测量、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以及身体自尊与其他变量3个方面对国内研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我国体育运动领域身体自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身体锻炼心理学是一个很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身体锻炼心理学的定义,影响身体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身体锻炼期间的心理过程,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5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学者们在关注心理健康内涵同时 ,对何种方式能有效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探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探讨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界的关注焦点。因此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1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已得到大多数研究的证实。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五方面 (根据国外心理学家对身体锻炼的积极心理效应的研究总结 ) :情绪状态 ;睡…  相似文献   

8.
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立敏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4,24(12):54-60
选取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作为指标,将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探讨不同锻炼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太极和健身操作为不同锻炼方式,分2个部分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追踪实验,考察自我观念中身体自我、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与锻炼方式的关系,促进人们对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认识,同时为人们健身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在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采用自然实验、心理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106名大学女生进行健美操运动干预。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焦虑、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产生直接效应;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共同中介效应不显著;身体锻炼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模型比较显著。结论:身体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身体锻炼的持续时间可以直接降低焦虑、性心理障碍,身体锻炼的强度可以直接降低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身体锻炼强度和持续时间分别通过主观幸福感对焦虑、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用北京博达电子公司生产的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以不同程度,项目的身体锻炼为干预手段,对如何通过身体锻炼提高大学生认知心理健康水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锻炼处方对男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自我决定理论在西方锻炼心理学中的研究现状的综述,以期展示西方锻炼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自我决定理论的分支理论因果定向理论和有机整合理论很好地构建了身体锻炼动机的概念以及外部动机进行内化的行为调节过程。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自我决定理论在西方锻炼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如何通过社会支持来激发锻炼者的自主性动机,以及对锻炼者进行动机激发和锻炼行为干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国际锻炼心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应激反应、身体锻炼与积极心境、身体锻炼与自尊、身体锻炼与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少年儿童锻炼心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综述了少年儿童身体锻炼的心理前因、心理效益及与心理效益有关的身体锻炼方式,分析与讨论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少年儿童锻炼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身体锻炼能够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它的心理效应受运动处方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运动处方的4大要素与身体锻炼心理效应的关系,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身体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身体锻炼已不仅被人们用来作为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的方法,也被人们用来作为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但是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受到锻炼项目、锻炼强度、锻炼持续时间、锻炼频率等运动处方因素的影响。经常而合理地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动心理学     
G804.8,G806 9802397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The effecf ofphysical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y[刊,中,A]/季浏,李林,汪晓赞//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1),-37-42参23(TY)体育锻炼//身体训练//精神卫生//情绪//心理调节//运动心理学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一直是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然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主要讨论以下4个问题:(1)身体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2)身体锻  相似文献   

17.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研究个体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身心矛盾,增强心理健康。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北京搏达电子公司生产的D D 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以不同强度的身体锻炼为干预手段,对如何通过科学身体锻炼以提高大学生认知心理健康水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锻炼强度对男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国际锻炼心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重点分析了身体锻炼与焦虑、抑郁研究领域的研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身体锻炼与缓解焦虑显著相关,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缓解效应,效果量从小到中不等。分析了期待假说、暂停或分心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及体温假说等身体锻炼缓解焦虑的机制。研究还表明,身体锻炼与抑郁的显著降低有关,分析了5-羟色胺假说、去甲肾上腺假说等身体锻炼抗抑郁效果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观念吗——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是运动锻炼心理学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近年来国外身体锻炼与身体自我之间关系有关文献的回顾,发现无论是横向研究结果与纵向研究结果,还是身体锻炼对自我观念是否有肯定作用的研究结果都不统一,究其原因或许与研究设计和研究人员等因素有关;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