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优秀3000m障碍跑运动员马英虎的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运用“模式训练”的方法进行训练行之有效,但需加强指标监控,及时调控训练,反馈控制训练模式;以情绪活跃性为主导进行训练,让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训练达到最佳效果;3000m障碍跑的训练呈现出较明显的训练周期的变化,增多比赛次数,兼项中长跑、越野跑的比赛,对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以“赛”代“练”、以“调”带“训”的训练方法具有独到之处,是优秀3000m障碍跑运动员的训练趋势。  相似文献   

2.
2008年奥运会,女子3000米障碍跑项目有可能设为正式比赛项目。本文对2002年全国冠军赛女子3000米障碍跑的成绩与世界女子3000米障碍跑成绩(2002年1~6月)进行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并参阅相关文献,对我国女子3000米障碍跑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女子3 000m障碍跑技术难点与训练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女子3000m障碍跑的技术难点,认为要攻克这些技术难点应加强栏间节奏跑技术环节、跨越障碍水池的弹跳力、跨越水池落地单腿支撑与快速跑相衔接等方面的训练及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女子3000m障碍跑专项技术的难点,即跨越28次障碍栏架技术及过栏落地后与跑步连贯性衔接技术;连续跨栏接越障碍水池技术;不同技术环节的频频转换。提出加强栏间节奏跑技术,增强弹跳力和腿部力量训练,培养女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等。  相似文献   

5.
速度与耐力是马拉松运动员必备的条件,速度训练与比赛时的速度分配特征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应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速度训练,以提高5000m、10000m的水平,为马拉松跑奠定速度基础。加强速度“节奏感”的培养,提高控制速度的能力,采用“匀速跑”是运动员创造个人好成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1.力量训练的方法 1.1沙地跑训练 沙地跑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益处很多,不少世界级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都曾将沙地跑做为力量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沙地跑的训练中,运动员以较慢的速度就能使心血管系统和股肉系统同时承受力竭负荷,这也是其他训练不可能具有的功能。因此运动员只要做较少的练习便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如果运动员谨慎地对待沙地跑训练,那他们还能在受伤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以多种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沙地跑训练能使运动员的身体更加强,从而有利于运动员掌握一种能使跑步动作产生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的跑步技术。而且,在草地、沙地和泥土地上进行跑步训练具有力量训练的功能。中长跑运动员都应在训练和比赛后,赤脚在松软的地面上进行一些慢跑练习,  相似文献   

7.
训练理念对运动训练的效果起着深刻的作用。竞技运动训练一直在随着比赛数量的增加而在不断地改变,优秀运动员欲想在多次比赛中获胜,就必须改变训练的方式和方法,使训练适应并满足比赛的需求。不能完整、准确和有针对性地解释、定位专项运动特征是我国竞技运动训练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专项运动内在、微观和动态的细节变化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是当前探索和研究专项特征的主要发展趋势。“乳酸阚模式”和“两极化模式”建立在不同的研究对象基础之上,它们在训练实践中的适用范围不同。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国运动训练理念的创新,主要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以及训练量的延伸,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竞赛强度的适应性,从而有效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比赛过程运动员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结合。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速度耐力是其突出特征,只有具备较高的速度能力素质和良好的耐力素质及速度力量的结合,运动员才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好的成绩。以400m加速跑后600m慢跑作为缓冲的训练,是遵循科学原则、遵循能控制生理和心理对训练有所应激的原则,把生物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循序渐进地系统地灵活地运用到运动员的身上,以加强运动员的潜能的挖掘,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大水平。  相似文献   

9.
400m跑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关键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并尽力能在比赛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最高速度。从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补剂等角度出发,论述了利用专项训练之外的一些强力手段,以提高400m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终点冲刺战术的应用及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员之间的成绩越来越接近,中长跑运动员的战术对在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比赛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优异成绩,获得最佳名次。 影响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何种战术的因素很多,运动员可采用的战术也很多。有的运动员采用主动出击,起跑后就加快跑的速度,在途中跑中一直保持很高的跑速,以拖挎对手,获得胜利;有的运动员采用跟随跑战术,靠强有力的终点冲刺跑以获得胜利;有的运动员平时训练就储备了很好的变速跑能力,在比赛中突然加速快跑,然后稍慢,再突然加速,以打乱对手的节奏,从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及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文献研究及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在1996年前的竞走规则和定义的影响下,我国男选手逐步形成了小步幅、快频率的技术特征。生物力学分析表明,髋的水平速度与摆动时间里高度相关,适当增加髋关节围绕身体垂直轴转动的速度,对提高步长有积极效果。控制足触地的角度和加强前摆着地技术的训练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就少年短跑运动员采取不同的技术训练方法的实验,所取得了差异显著的训练效果提示:在少年短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应突破传统技术训练模式的束缚,采取理论训练与现代短跑技术相适应的专门练习模式,可使少年选手合理地掌握现代短跑技术,并为以后继续提高运动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力量基础训练是培养高水平中长跑选手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业余中长跑运动员常用力量基础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以及各种力量练习方式特点和运用,并提出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跨栏跑项目专项力量素质的生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跨栏跑的项目特点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跨栏跑项目进行分析,指出跨栏跑专项力量素质的内容,并对其生理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跨栏跑项目的专项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中外竞技游泳训练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武山  甘清瑛 《体育学刊》2005,12(2):111-114
通过对目前我国游泳技术训练、力量训练、训练平衡、训练监控和训练分期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训练和水上力量训练是我国游泳训练的薄弱环节,这一情况实质上反映了我们认识落后;我国对训练平衡问题重视不够,导致训练结构欠合理,影响训练的整体效果;我国游泳训练监控系统比较薄弱,应着重改革训练体制和机制,提高训练监控的科学化程度;能量模式和机能模式是游泳训练小周期划分的两种主要模式,应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遵循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两种模式,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训练成效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理念的创新,而训练结构与训练实施则是训练理念得以实现的载体。竞走是对技术有特殊要求的田径运动,技术是竞走的生命。运用观察、调查、文献调研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竞走技术的规范性、实效性及经济性要求入手,在建构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训练结构的同时,提出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能力训练时应以根源性训练要素为主,常规性训练手段为辅的技术训练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水平越来越高,比赛也越来越激烈,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强的综合实力。但是作为青少年业余训练来说,由于受训练时间、训练场地、教练员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日常训练计划中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实战能力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占据了绝大多数训练计划,而有关心理训练方面的计划较少甚至于就没安排在训练计划中。结果出现了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水平较高,在比赛时却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心理出现了变化导致技战术发挥不充分,从而比赛成绩就会不尽人意。尤其是在青少年业余训练中,有关心理训练方面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对青少年心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青少年业余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对大强度有氧训练的机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名经过系统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参加大强度有氧训练的实验,并进行相关运动能力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研究表明:大强度有氧训练,对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生物学刺激;建议在制定大强度有氧训练计划时,应合理安排提高快速能力的训练手段,同时注重训练全过程中的运动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19.
浅析心理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中长跑运动员目前的现状,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赛前各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影响着他们的运动成绩。心理训练对成绩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且心理训练也成为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采用综述法和比较法对中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差异来说明心理训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本人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各种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