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青年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和语文教学对我来说还有太多的东西去探索和实践。读一本好书,读一位优秀的教师对青年教师提高业务学习和教学技能是相当重要的,在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应当以人文关怀为己任,构建精神家园,追求诗意栖居,向往诗化人生。  相似文献   

2.
喜欢上于永正老师的课,缘自2006年秋天听他来海阳讲授《第一次抱母亲》。那两节课让我真正领会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我的心同学生一起游弋于曼妙的语文殿堂。所以,偶遇《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我便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在无数个空暇里认真品读。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我边读边学,边学边用,我发现,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从此变得充实而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后面安排了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的练习。教学中,我效仿于永正老师激励学生反复读课文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都很欣赏于永正老师,学生们也都非常喜欢于老师的课,为什么呢?杨再隋教授在为于永正《教海漫记》写的序言中曾作了十分精彩的概括:“于永正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原因非常清楚,是于永正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们对话了!同样,数学教师只有蹲下来,和学生一样高,才能像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说的那样“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5.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7、8月合刊中张忠诚老师的《独立处理教材:教学的起点》一文后,思绪万千。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立地处理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6.
张红 《宁夏教育》2014,(4):77-77
2013年11月,我去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在书店里碰巧买了一本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我徜徉在那一行行文字中,如同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又好像在心里注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兴奋剂”。书中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卢光阳 《教育文汇》2006,(8):F0002-F0002
在我国小学教育界,如果有一个“十大名师”名单,我想于永正老师一定会当之无愧地荣列其中。于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40多年。凡是了解于老师的,都说他是一位既有先进的教改理念,又有丰富  相似文献   

8.
在太原参加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片区活动,席间恰有杂志编辑向于永正老师约稿,说是要做一个专刊介绍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先生面带着一贯的微笑对我说:"小何,你写一篇吧。题目就叫《我眼中的于永正》。你是搞作文教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有幸聆听于永正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对语文阅读教学有了豁然开朗之感.于老师执教的课堂是朴素的,因为他让学生尽情地读、思、感、悟;于老师的课堂上,语文是灵动的,因为学生学习语文是一种快乐,不仅爱语文,而且不自觉地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领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正>崇拜于永正老师是从读他文章开始的。1998年,在《江苏教育》上,我读到《这里是一片语文教改的"芳草地"》一文,文章介绍了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语文教改。在这篇文章里,我第一次读到了于永正先生的名字,也见识了让我耳目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此后,《江苏教育》上陆续刊发了于老师的《导入的艺术(上)》《导入的艺术(下)》《"熏锅屋"》《说"和谐"》等  相似文献   

11.
<正>喜欢语文,喜欢学生,我做了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喜欢我,更喜欢语文,我做了快乐的学长。我的生活和教学经历由喜欢和快乐编织。小时候,大眼睛,卷头发,爱笑,有礼貌,很讨同乡人喜欢;读小学、中学,功课好,又勤快,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不到21岁就走出了  相似文献   

12.
于永正老师无疑是个成功的教师,他的课不仅深得学生的喜爱,而且得到广大教师的喜欢. 对于于老师的成功,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获得不同的启示.我以为,他的巨大成功,就在于把语文教学常识做到了极致. 语文教学常识是什么?比如,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学习读书写字,这是语文教学的常识;又如,小学语文就是要“小”字当头,就是要面向儿童,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常识.  相似文献   

13.
张昕颖 《考试周刊》2010,(41):58-58
2010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于永正语文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以诸多启示。于老师结合自己四十八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解读了怎样简简单单教语文,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于老师讲述的《人生是花,语文是根》的故事,让我久久难忘。他回忆了自己的女儿在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就职时.因为古文功底深厚促使了和外商谈判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当前安顺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余永正老师的两节语文课。对余永正老师课堂教学的四个主要方面: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师情动辞发,学生鉴文入情;始终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还就《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谈了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思想及其创造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 ,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正越来越广泛地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白杨》、《草》、《小稻秧脱险记》、《新型玻璃》等课堂教学的精品享誉全国。2000年4月20日 ,徐州淮海堂 ,于永正老师又向一千多名老师展示了他新近研究的《全神贯注》的教学。在两课时的教学中 ,于老师先和学生背诵了几句名言 ;接着出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里说的那段“名言” ,让学生读这段话提问题 ,继而读课文解决问题 ;然后于老师采用多种手段激…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于老师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总结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庆老师从“追寻新课程的本质、削枝强干集中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四方面谈了语文教学要“简”。读后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18.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前不久在邳州实验小学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读书比赛,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让学生推荐班级里读书最好的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和他比赛,看谁读得好。谁知这位学生读后,于老师并没有读,而是招式一变,又翻了一个花  相似文献   

19.
于永正老师无疑是个成功的教师,他的课不仅深得学生的喜爱,而且得到广大教师的喜欢。 对于于老师的成功,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获得不同的启示。我以为,他的巨大成功,就在于把语文教学常识做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20.
名语特级教师于永正前不久在邳州实验小学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读书比赛,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让学生推荐班级里读书最好的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和他比赛,看谁读得好。谁知这位学生读后,于老师并没有读,而是招式一变,又翻了一个花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