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学者们在关注心理健康内涵同时 ,对何种方式能有效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探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探讨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界的关注焦点。因此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1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已得到大多数研究的证实。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五方面 (根据国外心理学家对身体锻炼的积极心理效应的研究总结 ) :情绪状态 ;睡…  相似文献   

2.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研究个体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身心矛盾,增强心理健康。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锻炼感觉量表 (EF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研究工具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 ,旨在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性别的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存在差异。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学生身心矛盾 ,增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锻炼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国家有关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锻炼方法、参加项目、锻炼时间、负影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心理测量、实验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机理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延缓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衰退,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各个因素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心理和社会健康纬度的效果要明显于生理健康纬度;锻炼组的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组(最佳反应时除外);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更有益于中老年人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建议加强对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太极拳锻炼者最好长期坚持集体锻炼。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与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探讨身体锻炼在心理应激、心理适应、应对效能的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提出应重视身体锻炼对心理应激、心理适应、应对效能交互作用的研究,关注心理应激、心理适应及应对效能对个体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加强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频率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以期丰富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为制定科学可行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锻炼与心理社会健康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国外有关锻炼与心理社会健康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论述了心理社会健康中的有关因素与锻炼的关系;指出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竞技运动心理、大众锻炼心理和体育教育心理3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心理学家最关注3个领域:运动员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检测和评价、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大众锻炼心理领域关注的重点.体育教育心理研究突出表现在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研究,应用性研究增多,对重要的基础理论探索更加深入.但在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心理建设功能领域低层次重复性研究较多.运动心理学研究将主要围绕运动员心理训练、各种生理指标在监测与评价运动员心理状态或心理机能时的信度与效度、运动员的运动认知和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锻炼与人格特征、运动兴趣、坚持性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总体表现为外倾而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差异;②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重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满足心理需求,锻炼的兴趣主要受方法和自身素质的制约;③运动锻炼与外倾和稳定性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知觉能力强和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使用北京博达电子公司生产的DDX一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测试被测的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和手臂稳定性等指标的数据并进行实验前后比较。选择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不同强度、项目的身体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男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2个认知指标1个情绪指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大学生科学健身、健心和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小强度身体锻炼对男大学生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手臂稳定性等促进作用较小,而中等强度身体锻炼对3项指标的影响较大。(2)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受锻炼项目的影响。乒乓球、跆拳道效果更有利于心理健康认知指标成绩的提高;跑步的锻炼作用则较弱。乒乓球和跆拳道的锻炼比慢跑锻炼更具心理效益。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心理效应,老年妇女与体育锻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以及影响老年人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心理效应,老年妇女与体育锻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以及影响老年人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此领域中主要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具体讨论了体育锻炼心理学的内涵,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体育锻炼产生心理健康效益的可能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及体育锻炼效果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与心理资本现状,从而进一步分析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和体育锻炼效果提供实证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体育锻炼效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中兴趣的影响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兴趣在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不改变兴趣的实验组实验后心理状况呈非常显著变化,中途改变兴趣的呈显著变化,而且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兴趣的缺失会导致心理状况下降;在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锻炼的基础上,不同锻炼类型和性别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在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如果把兴趣作为无关变量,应考虑对这一变量进行合理控制,否则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地总结了疲劳的概念、研究历史及现状,介绍了疲劳的机理研究,探讨了体育锻炼与疲劳的关系及疲劳的判断、消除等.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有关体育锻炼的生理疲劳的研究相当系统、全面;但体育锻炼的心理疲劳的研究相当薄弱、少见;(2)体育锻炼的心理疲劳并非生理疲劳的必然结果,而受个人心理因素以及个体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3)随着心理健康的日渐重要,未来有关心理疲劳的研究将倍受重视.  相似文献   

18.
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身体锻炼能够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它的心理效应受运动处方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运动处方的4大要素与身体锻炼心理效应的关系,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肥胖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身体锻炼对肥胖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良好效益。在肥胖的防治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肥胖人群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身体锻炼在这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不同社会环境对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识别了影响体育锻炼坚持的主要心理和行为因素,构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结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承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影响重要,学校制度因素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具有较大效果,大学生退出体育锻炼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体育锻炼意图不强。提出以下建议:大学阶段体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应致力于使大学生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倾向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改善大学生的体育偏好而不是过多的强调影响体育锻炼的外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