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鲜明地反映了他为人民大众的事业奋斗、创造的人生价值观,无私忘我的道德价值观和教育为公的教育价值观。他的价值观的主要特点是: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道德价值与知识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价值观与真理观的统一。这些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与创新有关的脑机能作了系统、尝试性的整合,探索了创新、创新教育与脑机能的关系。创新是脑的整合性功能的体现,基于脑科学上的创新教育策略亦是一项系统工程,更具可行性、可信性。  相似文献   
3.
叶澜教授在师生关系方面的研究思想从 2 0世纪 80年代末的“发展主体”到今天的“新基础教育”思想大体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间的研究脉络不仅透析出整个教育理论界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历程与发展方向 ,也向我们展示了其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精神和理念。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研团队协作因素与协作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校科研团队协作因素与协作绩效的关系,对中南及华南地区近30所高校168个科研团队样本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协作方式、协作质量及协作风险与协作绩效呈强相关关系;在改善协作绩效方面,协作质量因素比协作方式和协作风险更重要;科研成果与协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协作成本与协作绩效的关系同常规认识不同,并不呈很强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物质文化和工具理性对大学的冲击使大学文化传承出现了生态性失衡,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文化碰撞交流和传递中被遗忘和边缘化。民族非物质文化和大学教育存在着生态性的互动和制衡,大学生态对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吸纳和创新价值,民族非物质文化传统促进大学文化生态平衡和特色发展;通过建构人文-文化、学科-学术、静态-活态、生态-人文等和谐共生的平衡生态,实现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6.
阻碍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有:大部分民族地区仍处于产食经济阶段,市场发育不健全,职业分化和行业分层不明显;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某些环节的失控,以及工、农、商、林、牧业之间“剪刀差”政策的实质性存在,使得民族地区已有的一些职业分化和行业分层不但没有发展,反而萎缩,使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以各种方式促进其职业分化和行业分层,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实际,使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轨,才能实现职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贫困的消除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市普通高校的发展对实现湖南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地市普通高校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教育投入不足,学生和教师来源单一,对本地区社会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差以及发展条件与招生规模及就业之间的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必须改变观念,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解决经费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学生就业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竞争和发展,管理模式、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结构转型需要巨额教育经费投入。而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和经费筹集渠道单一的情况下,要避免财务风险,发挥有限经费的办学效益,需要对教育成本有效控制;在建构教育成本控制新理念基础上构架教育成本项目、实施电子化成本控制方法是实现教育成本控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在强调要培养跨世纪的富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是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主体性,发挥自己的主体活动能力。很多中小学在这种主体思想的指导下展开了主体教育实验。笔以为,这种实验如同“个性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接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实施并收到实效。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类型与样式差异很大,各民族群众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但教育为现实服务却是一致的。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活动不能有效的兼容,而使得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难以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需要大胆改革,走出自己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才能有效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