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软件的优势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王本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脑教育软件的出现,人们无论是在哪里,都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并且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便捷,更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脑科学家捷拉尔德·埃斯特非常有信心地说:“电脑终究能使一个青年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与之适应的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正式提出了“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的第二文化”,这就是说,不懂、不会计算机将来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文盲,象今天不识字,不识数一样无法面对社会。 今天随着多媒体的到来,电脑教育软件将使教师如虎添翼:只要有了电脑,有了良好的教育软件,无论是天涯海角,人们都可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并且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快捷、更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脑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教育软件被誉为中国软件业最后也是最大一块阵地。从9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产品分为四大类:课程教育、辅助教育、计算机教育和英语学习。与其它软件相比,教育软件对编程技术的要求不高,它的开发重点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流程上。综观这四  相似文献   

4.
据悉 :以开发教育软件而著称的北京金洪恩电脑有限公司日前推出了以“出奇制胜”为品牌的系列学生教育软件 ,其中《出奇制胜———高考世纪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大综合为“出奇制胜”系列学生教育软件的拳头产品。一贯崇尚“精品”意识的洪恩公司为了向社会展示洪恩学生教育软件的质量和实力 ,推出了以“播撒‘金种子’ ,十万张软件大赠送”为主的“金种子”计划 ,洪恩公司将在面市的其学生教育软件中随意挑选一张软件光盘免费赠送给学生使用 ,使广大学生在购买洪恩学生教育软件前就能够享受到洪恩软件的魅力所在 ,增强购买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讨论教育软件为什么不及电脑游戏吸引人的问题,带出教育软件制作存在的四大症结,深入探讨四大症结的成因以及相应对策,得出结论:一个高水平的教育软件的诞生是需要“四有”,即有电脑人才、有充裕时间、有环境设备、有组织计划。  相似文献   

6.
打开电脑,键入网址,轻移鼠标。点击"网络学堂",开始提问:三角形中位线与底边平行的证明。现在,你不但可以看到图形化的证明过程,而且,每一步还可以得到详细的解释。即使现在已经是凌晨 2点。   学习,不再只是教室、老师和黑板,你所需要的只是网络而已。   随着近年来电脑教育软件开发的迅速崛起,完全虚拟的互动教育在未来不再是一个梦想,而"双全教育软件"的问世,带来的更不仅仅是教育形式的改变,而很可能是一场里程碑式的革命。   说到双全教育软件,不得不说王伟斌。   王伟斌现任双全集团董事长。十几年前他初中毕业…  相似文献   

7.
陆艳芳 《教师》2011,(29):114-1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其平台技术的升级,与之相关的终端计算机应用相应地不断扩展着可能性,它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也自然会改变我们学校的教学方式。在电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怎样的职业电脑技术教学才更适合当前的职业发展方向呢?下面本文就来探讨一下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其平台技术的升级,与之相关的终端计算机应用相应地不断扩展着可能性,它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也自然会改变我们学校的教学方式。在电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怎样的职业电脑技术教学才更适合当前的职业发展方向呢?下面本文就来探讨一下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软件资源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育软件资源在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开发人才智能、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中的作用愈加明显。而在教育软件资源受到教育界普遍重视的今天,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教育软件资源配置不足和浪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应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诞生的教育软件使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软件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参与少、商业气息浓郁,兼容性、扩展性、开放性等仍有局限,若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我国教育软件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无限广阔。  相似文献   

11.
教育软件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参与度,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软件人机界面设计,使设计出来的教育软件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能够使学习者发生沉浸性学习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视线跟踪技术在网络课程原型界面设计中的可用性测试个案,探讨了如何利用视线跟踪技术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软件开发流程中阶段产品的可用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无学习者参与的教育软件设计是不完善的,虽然学习者不如设计者和开发者具有丰富的经验,但他们会从自身的需求、兴趣和使用感受出发提出一些设计者所注意不到的问题,这使得设计出来的产品更能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较之传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视线跟踪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设计者和开发者理解使用者是如何在界面上搜寻他们要找的目标链接或信息的,借此更好地了解用户期望和感受,为界面设计提供质的和量的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脑等一系列多媒体,在英语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英语课堂更精彩。英语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言,并是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适应世界的必备条件。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着重要挑战。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方式并存,使英语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3.
重组教育软件行业协会促进基础教育软件开发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软件分会又称中国教育软件联盟。它是经原电子工业部和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一个行业协会组织。为了进一步贯彻“政府指导、联盟协调、产业发展、教育受益”的宗旨,大力促进中小学教育软件的开发和教育软件产业...  相似文献   

14.
八面来风     
《青海教育》2008,(3):23-23
我省师生在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和第八届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再创佳绩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的通知》,我省组织了青海省中小学“湛青电子杯”"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共选送43件作品参加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互助县林川教委教师周生君制作的《桂林山水》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教育软件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过程中 ,教育软件的引入和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通过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软件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能充分认识教育软件的重要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的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在美术设计学科中得到普遍应用。审评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案的招投标多要求呈现电脑表现图,设计专业的学生亦要求运用电脑进行设计并反映最终设计成果等。无疑,电脑技术给传统的设计及设计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电脑技术在设计中的“长”与“短”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首先,电脑虚拟技术的发展和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使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隔膜即设计作品的物化过程的隔膜得以消失。也使传统的设计程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设计”,使设计作品能综合艺术、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谋求最佳、最完善的实现途径,使最终的物化得到理  相似文献   

17.
4月15日,科利华软件集团在北京召开了教育软件新产品发布会,来自全国部分地区的代表及北京各大媒体记者近300人出席了会议。会上推出了新一代(第三代)家庭教育软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谢利华电脑家庭教师》小学3.0版、《科利华英语学习的革命》、科利华教参电子版(语文版、历史版)等。王兵副总裁演示时介绍说,第三代教育软件的整体设计风格比以前的教育软件有了很大突破。以《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小学3.0版为例,这套软件是科利华100多位特、高级教师和开发人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开发出来的,改变以前课本搬家、瞄准应…  相似文献   

18.
手帕电脑     
如今,电脑已得到普及。 为了使电脑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我设计了一款多功能的超薄电脑。这款新式电脑展开时就像一块手帕那么大那么薄,像棉花一样柔软;它还非常轻,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放在衣兜里,这样,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随身携带:它的电源来自太阳能.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软件是教育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教育软件的引入和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通过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软件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能充分认识教育软件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今天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丰富的知识库为内容 ,以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心理理论为指导的计算机辅助教育软件层出不穷 ,使得计算机辅助教育步入了家庭、学校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更激发了教育界人士的无限热情。他们希望这些教学软件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希望、新的生机。但是 ,面对这众多的教学软件 ,我们如何来选择呢 ?下面就教育软件的种类和选择原则提一些意见 ,供大家参考。一、教育软件的种类教育软件从设计方式、方法来看 ,可分为三类 :1 以知识库为主体的软件这些软件侧重于知识的全面性和广泛性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