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确假他人专利罪的犯罪构成,对于正确适用该罪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就假冒他人专利罪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假冒他人专利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对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同一般专利侵权行为、骗取他人专利行为、冒充专利行为、伪造专利证书行为以及其他涉及专利的欺骗行为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2.
王晓明 《华章》2007,(11):89
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准确界定是正确适用《刑法》第216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罪"的关键.界定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应符合其构成要件,应从犯罪主体,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进行认定,并认清其与专利侵权行为和冒充专利行为的关系.按罪刑法定原则,专利侵权行为和冒充专利行为不构成假冒专利罪.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范畴,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要体现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属性,也应体现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我国刑法对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了七个罪名,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无论从知识产权的范围考察,还是从其涉及到的权利考察,现有罪名均不能全面覆盖实践中发生的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因此,应在刑法典中增设非法出租侵权复制品罪、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罪、侵犯植物新品种罪,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宏观层面上,文章阐述假冒他人专利罪的认定问题后,在整个专利法体系下,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明确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冒充专利行为的具体内涵;在微观层面上,文章分析假冒他人专利罪的准确适用.最后,论述了行为人为"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后专利被宣告无效的法律后果,宣示了刑事诉讼中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法律价值,并具体论述了刑事诉讼中与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衔接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刑法》216条规定了假冒专利罪,其中采取了空白罪状的方式对该罪的客观行为进行了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援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对该法条中"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进行界定。随着专利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假冒专利罪中客观行为如何界定的问题需要结合修订后的《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是在保护专利权的实践过程中,有时行为人为了避免侵权,并不完全实现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每一项技术特征,而只实现权利要求中的一部分技术特征或分别实现技术要求中的技术特征,适用传统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对事实上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无法做出侵权认定的背景下所形成的。日本自1959年设立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以来,又经两次修改,已建立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间接侵权制度。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日本专利法间接侵权制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专利制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亚杰 《天中学刊》2010,25(4):34-37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个人信息权;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或单位;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行为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他人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而拒不退还的案件。对此,新刑法在侵犯财产罪一章增设了侵占罪,弥补了我国刑事立法的空白。但是,由于新刑法刚生效不久,对有关问题还没有做出相应的法律解释,致使对侵占罪的界定还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保管他人的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即构成侵占罪。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并且具有将他人财产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客观方…  相似文献   

9.
41、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单位或个人的专利申请被专利局批准以后,即获得专利权,成为专利权人。专利权人享有以下基本权利:有权自己制造其专利产品和使用其专利方法;有权将专利权有偿转让;有权通过与他人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专利,并收取专利使用费;有权在其专利产品上或者产品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有权对侵害自己专利权的行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253条增设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款罪侵犯的客体为公民个人信息的管理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犯罪对象为公民的个人信息.第一款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第二款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或非法获取.前罪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出售、违规披露、非法利用等;后罪行为方式包括窃取、收买等.两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这一搜索方式存在侵犯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之虞。个人信息包含隐私的内容,是隐私的上位概念。除隐私以外的能够把主体直接或间接识别出来的信息均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存在公布他人隐私的行为,而侵犯个人信息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对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通过"人肉搜索"披露他人的隐私,即构成侵犯隐私权。在此基础上,如果对获取的个人信息加以商业利用,则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权;如果滥用获取的个人信息则侵犯他人的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是指乘他人不备公然夺取或秘密盗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行为,其侵犯客体是国家对国有档案的管理秩序和国家对国有档案的所有权,抢夺与窃取是本罪的两种行为方式,抢劫国有档案的,则应当直接以抢劫罪定罪。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而对国有档案的明知只要求有盖然性认识即可。只有明确这些,才能正确认定本罪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国家商业秘密保护法规,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目前,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方面有关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尚存问题,本文对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现行立法模式及立法规范、刑事司法诉讼和竞业禁止三方面提出了若干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司法实践中,轻程序、重实体的问题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普遍存在,阻碍了专利权的有效保护。根据专利侵权的特点,适时地将阐明权理论引入专利侵权保护诉讼中,明确法官行使阐明权的范围,有利于提高专利侵权诉讼的效率,更好的实现诉讼程序的公正。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与日俱增.尤其是侵犯专利权的案件逐年增多.我国对专利代理人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而目前的专利代理人才供需却极不平衡。据报道,目前在上海每年专利代理的申请量已达到2万多件.而专利代理人不过200人左右.90%以上的企业没有专利代理人。在对专利代理需求巨大.技术创新活跃的深圳.目前正式注册的专利代理机构也仅有10多家。专利代理人已成为市场抢手的稀缺人才。  相似文献   

16.
法院在审理专利纠纷案件时可能会直接采纳公知技术抗辩或直接判决变更专利权人.以致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丧失确定力和拘束力,造成民事审判权和行政执法权的冲突。为了解决上述冲突,在审理专利权属纠纷和侵权纠纷案件时,法院在坚持司法审判自主性的同时,应确立以专利管理机关优先受理和专利权有效推定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准抢劫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而且相对刑事责任能力人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该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前提行为(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和后续行为(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行为)。前提行为不以构成犯罪和数额较大为必要要件。行为人当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这是准抢劫罪的主观要件。对准抢劫罪必须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的要件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18.
专利权作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国内专利市场的有序发展以及公民合法权利的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专利保护范围、专利侵权行为形态及诉讼中止问题和滥用专利权的行为进行概括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专利权人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好地推进对专利权切实有效的保护,同时也能促进我国专利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第三人的自决权,其中他人的人身权利是主要客体.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复合行为,即由绑架行为和勒索财物(或提出其他不法要求)两部分组成.本罪构成不以将人质劫离原地为要件.关于绑架罪的行为方式,除了暴力、胁迫、麻醉之外,还应包括其他非法方法,但严格意义上的欺骗手段应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20.
论司法实践中专利间接侵权的界定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专利间接侵权的概念,认为间接侵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典型的间接侵权行为,指制造、出售只能用于专利产品的关键部件、模具或只能用于实施专利方式的设备或材料;二是未经专利权人授权或委托而许可、委托他人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及擅自转让他人的专利权。从间接侵权的诉讼和间接侵权的责任两方面提出了司法实践中对专利间接侵权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