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当今社会的飞速变化、现代媒体的完善对文学造成的冲击以及外来文学的影响等等因素,都导致了俗文学的蓬勃发展。可以说,俗文学的兴盛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2.
雅、俗文学的对立、融合历史悠久,唐以后较为明显,宋元以来俗文学强烈地冲击着雅文学。明末至清中叶,雅文学与俗文学尖锐斗争,使得俗文学突飞猛进,在当时的文坛占据了主要地位。嘉靖以前,士大夫正统文学拒绝接受俗文学影响而日趋凝固和僵化。压制不行,就改用渗透,力图将封建正统思想灌输到俗文学的体系中去。至明代中后期,雅俗文学既有尖锐的对立又有大规模的相互渗透,从而使俗文学盛行一时,并促进了拟话本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以“通俗”起家的文学巨树,分成俗文学与雅文学两个枝杈,俗文学经流变发展形成四大子系;通俗文学,民间文学,曲艺文学及现代化音像传媒中属于大众通俗文艺的部分。要将雅俗文学作精确的分界是很难的。我们认为,在古代可定义它们为“雅文学”与“俗文学”;在现代文学时段中,则可定义为“知识精英文学”和“大众通俗文学”。目前,因循文化市场的规律,两个文学分支渐有靠拢的趋向,甚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适俗”但不“媚俗”。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将给广大读者带来很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在元以前一直以雅文学为主流,而元代则以俗文学为主流。元代俗文学的主流地位表现创作主体的平民化、文学体裁的叙事化、审美情趣的世俗化、文学功能的娱乐性及欣赏主体的大众化等诸多方面。俗文学之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既是中国古代文学、文化自身演化的结果,也与元蒙王朝异族统治带来的众多“异质”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解读《文心雕龙.乐府》篇可看出刘勰对以乐府民歌为代表的俗文学是持蔑视、排斥的态度,这与他宗经的儒家道统思想、尚文采轻质朴的时代文风及担忧俗文学对雅文学的过分冲击有关。虽在特定的框架范围内,刘勰对俗文学也做出了某些肯定,但终是为了提升雅文学自身。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有位学生家长很认真地与我讨论文学的用处,他说:“您是语文教师,您说,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沉思片刻,回答到:“如果您是问文学是否能帮人赚大钱、当高官,实现明星梦、大款梦,那么,我只能遗憾而痛心地告诉您:‘不能,它没用’!”我这样说,一定有人持反对意见,举出莫言、金庸、韩寒、于丹赚得盆满钵满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产生的俗文学概念,经历了萌兴、发展、繁荣、消歇、回归的历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与民间文学、雅文学纠缠不清,未能建构起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始终得不到学界的肯定,于学科边缘中徘徊挣扎。本文从俗文学与民间文学、雅文学之间的关系入手,寻求俗文学学科在当今新形势下存在的合理性,以期能对该学科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论文     
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别人会说我夸张;说是不费吹灰之力,有人又会说我吹牛。准确地说,我是正正经经认认真真地学了好长时间,才通过自修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诸多课程的考试,最后只剩写毕业论文了。如同怀孕临近预产期,免不了兴奋和紧张。  相似文献   

9.
在新改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语文教科书中,增添了许多戏剧文学的内容。第四册的必修课中有两个单元(四、五单元),四册的试验本中也有两个单元(五、六单元)都是戏剧文学的内容。此外还增加了许多小说及影视文学等大量的属于“俗文学”的内容,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第一次增加了如此多的“俗文学”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的丰富多样性。但是对于习惯于讲诗、词、文这些雅文学的中学语文教师,面对这些“俗文学”的内容,不管是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是就知识本身遇到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古代戏曲,是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所陌生的。针对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所遇到的困难,在此列出几条教法,与同行们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0.
刘丽芳 《教师》2016,(5):18-19
雅、俗是文学史上历久弥新的问题,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两者有对立互补的关系。从中国文学的发展来看,文学的雅和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双向的互动过程,因为存在雅文学的俗化,以及俗文学的雅化。本文首先指出了传统文学的雅俗之辩,之后研究了雅俗文学的互动问题,最后指出了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文学的雅俗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流程中,存在一个雅俗文学此消彼长的既定规律,总体来看是天下一统、政治清明的时代,雅文学得以繁荣;国家分裂、时局动荡的时期,俗文学泛滥。但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却一反历史发展的轨迹,形成雅俗文学的错位,这其实是新的时代精神下的文学革命,是一个新的文学春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12.
经常遇到有人提问:文学有什么用?我理解这些提问者,包括一些犹犹豫豫考入文科的学子。他们的潜台词大概是:文学能赚钱吗?能助我买下房子、车子以及名牌手表吗?能让我成为股市大户、炒楼金主以及豪华会所里的VIP吗?我得遗憾地告诉他们:不能。基本上不能——这意思是说除了极少数畅销书,文学自古就是微利甚至无利的事业。而那些畅销书的大部分,作为文字的快餐乃至泡沫,又与文学没有多大关系。街头书摊上红红绿绿的色情、凶杀、黑幕……一次次能把读者的钱掏出来,但不会有人太把它们当回事吧?  相似文献   

13.
表现人生关怀是世界文学经典的共同追求。表现普遍的人生、人情、人性,这是金庸武侠小说对同行与前人作品的超越,从而成为俗文学经典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怀章 《现代语文》2014,(6):108-110
阅读有什么意义?文学世界作品浩如烟海,到底什么作品对我们的阅读有重要意义?意义又在哪里?在这个被俗文学充斥的时代,经典文学阅读越来越不受人们重视。人们只为满足自己需要,或为打发时间,或为消遣,或为追求时尚,经典文学的意义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生产消费链条的明代文学人口是科举选拔机制成熟、商品经济发达背景下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明代生员及存世文学作品的数量、书业从业人员及俗文学人口的受众相较以前各代是最多的.文学人口的空前壮大是明代书业繁盛的重要前提,也是其发展壮大的"发动机";而书业生产的繁盛为壮大了的文学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商品.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研读文学大师的初始之作,有如文学寻根,可以从中寻觅大师成就伟业的足迹,这对后辈学子来说是有启示的。近读《茅盾文课墨迹》就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17.
汉末建安时期,随着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文学成为人们表达世俗情感的工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由于受众的扩大和广泛化,文学在题材、艺术形式,以至表现方式上有明显的俗化倾向。邺下作家普遍重视俗文学创作,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有更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杨雄 《家教指南》2006,(4):90-93
敦煌先唐文学中有大量的骈体文.敦煌唐五代文学作品中,不但传统文学类中多骈体文,敦煌俗文学类中骈体文也占压倒多数,这是前此未经言明的文学现象.敦煌文多为骈体的原因非一,但大约可以归结为二:一,主流文学时尚的影响;二,讲唱文学、诵读类文学的特点使然.骈体文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传统,也是俗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歧视骈体文的观点与中国文学的传统相左.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他是中国文坛的北斗,有人说他是中国文学的巨匠,有人说他是中国文坛的定海神针,有人说他是中国文学的灵魂……他就是巴金,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老人,他走了。我在这里要说,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淡泊名利是很多智者、哲人的处世准则,巴金  相似文献   

20.
《文学教育(上)》2011,(21):159-160
张炜日前回到母校鲁东大学,与同学们畅谈创作与阅读。他说:“十年前我拜访香港、台湾,当地的文学研究者张口闭口全是张爱玲,甚至有人请我讲学,根本不管我从未读过张爱玲一个字,硬出了‘张炜谈张爱玲’的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