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核舟记》一文中有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这个问题,从意境的角度,探讨"奇巧人"不雕明月而明月自出的雕刻技艺.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重点: 理解课文抓住特征,运用数字、比较、烘托,有层次、有重点地状物的方法。二、自学思考: 1、课文开头是:“明有奇巧人……”,你觉得这个开头有问题吗?为什么? 2、课文题为“核舟记”,可开头一节,写的却并不是“核舟”,而是写的“以径寸之木,为宫室……”,这算不算离题?为什么? 3、“核舟”上明明有苏、黄、佛印三人,可  相似文献   

3.
针对《核舟记》一文中有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这个问题,从意境的角度,探讨“奇巧人”不雕明月而明月自出的雕刻技艺。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稀世珍宝明代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看到这则消息,很是欣喜,因为这核舟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的晚年力作。特别是因为著名学者魏学氵伊文章《核舟记》的出名,更使之身价倍增。直到现在,不少人一提起《核舟记》,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几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区区一个小桃核,细致入微地雕刻了精妙绝伦的小舟及栩栩如生的人物,着实令人叹为观止。而我之所以特别喜欢它,倒不仅仅是因为其雕功细腻精到,更主要…  相似文献   

5.
明朝“奇巧人”王叔远,在一枚小小的桃核之上竟雕刻了一艘“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巧夺天工的小舟。核舟上有轩敞精致的篛篷船舱,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还有“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的题名款识。正如《核舟记》中所云:“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这些纷繁众多的项目,集于一只“曾不盈寸”的核舟之上,乃共同表现了一个主题——“盖大苏泛赤壁云”。  相似文献   

6.
《核舟记》是一篇以善于描写具体物象著名的文章,选自清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一书,作者魏学洢,文章极其细致地勾画出雕塑艺术品核舟的船体结构,生动地描摹了人物的神态,洞幽察微,艺术地再现了核舟“大苏泛赤壁”的全部情景,在记叙和描写方面表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很大兴趣。“奇巧人”王叔远在一片“修狭”的桃核上,运奇奋巧;剖析毫厘,雕刻成一幅充  相似文献   

7.
这堂课的磨砺与呈现,是我对《核舟记》的致敬,亦是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次觅途. 一、人逢知己,奇巧辉映——我眼中的《核舟记》 言及《核舟记》,便不能忽视两种颇具代表性的上演于初高中课堂的教学情景:一者,为了品味活灵活现的核舟人物,教师安排学生登台再现核舟内人物的行为活动,从所坐位置、动作神态,乃至言语内容等方面,细读文本,并给学生创造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情境其乐融融;二者,高中教学《赤壁赋》,谈及“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对于“客”之谜,许多学生会以《核舟记》为证,自信作答曰:“客,鲁直、佛印也.”  相似文献   

8.
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是一篇生动介绍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的说明文,但又何尝不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散文珍品呢?在我们惊叹于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同时,也不能不为他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所折服。《核舟记》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想象丰富,构思独特。无论是奇巧人王叔远,还是作家魏学洢,他们忠实而准确地反  相似文献   

9.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令人大赞"奇巧"、"灵怪"。明末著名散文家魏学洢写的《核舟记》,让人读来拍案称奇。针对此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容易纠缠在文言字词的翻译理解上。从课堂教学来看,基本上还是以灌输为中心,忽视探究;以知识为中心,忽视文化。教师逐字逐句讲析,把知识点嚼烂了"喂"给学生。下为一典型案例:《核舟记》(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生字,扫除阅读障碍;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3.诠释词句,理解课文内容;4.课堂练习,巩固词句翻译。  相似文献   

10.
《礼记》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谚:“玉不琢,不成器。”此语常被引用来说明人不受教育就难以成才的道理。明人魏学洢在他的《核舟记》一文中推出了一则成功者的范例涑晒Φ牡览?很值得我们这些“琢人”者们借鉴。《核舟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每读此文,我总要被“奇巧人”王叔远在木雕技艺方面的精湛绝伦深深折服。王氏“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方寸之木见世界,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但我更为叹服的是王叔远在选材、构思方面的独到眼光和匠心独具。这一点,尽管作者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但只需对文…  相似文献   

11.
王叔远曾刻核舟,魏学伊受赠核舟遂作《核舟记》。核舟,构思奇特,巧夺天工;《核舟记》,谋篇绝妙,脍炙人口。真可谓“舟奇文妙,珠联璧合”。核舟的奇特构思,体现了雕刻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凝聚着雕刻家滴滴心血。小小核舟,有何奇特之处呢?第一,体积小,容量大。“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就在这“曾不盈寸”的小舟上竟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共三十四字,仅此足见雕刻家技艺超群。第二,物有趣,人有神。篷,用箬竹叶做成;小窗,灵活自如,能启能闭。开启小窗,“雕栏相望焉”,说明船舱是中空的,增强了小舟的立…  相似文献   

12.
唐正富 《现代语文》2005,(12):24-24
《核舟记》系明代文人魏学洢所作,属文言短篇。通篇来看,它是一篇文言说明文。我们在获知说明文及文言知识的同时,对文本仔细进行扫瞄不难发现:雕核舟者鬼斧神工;以写“核舟”为名,作者也匠心独运。一奇作者在首段中交待“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擅长微雕技术,该段末句又讲王叔远“尝贻余核舟一”。选定末句分析,我们发现它的神奇巧妙在于:作者暗示我们“桃核样大的小船虽然小,然而我拥有它、经常把玩它,观察自然仔细,对所记情形真实性,读者朋友完全可以放心”。这拿我们今天创作首先要仔细观察的观点去衡量,依然不过时。二奇艺人王叔远微雕…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文(43分) 同学们学过古代名篇《核舟记》。下面的《新核舟记》也是一篇状物写人的作品。请认真阅读,联系旧课,理解新文,思考文章后面的题目,按要求作答。新核舟记吴强读过《核舟记》的人,都会为文中所描述的那艘核舟的精巧而诧异不止。一颗小小的桃核,竟然刻出苏轼泛游赤壁的古舟,舱轩篷楫一应俱全,苏子等五人须眉了了。四百年来,这一核舟被誉为“绝世珍品”,似乎无有再出其右的了。  相似文献   

14.
(一) 在教读《核舟记》时,笔者觉得对"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的解释似有斟酌的必要.查阅近年来不同版本的教参资料,其解说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课文后,运用对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这也是锤炼学生语言技能的一种好形式,如下题,是针对《核舟记》进行考查的。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①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下联:②上联: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福建泉州市中考题)参考答案:①摹泛舟人悠闲神情②美髯公怡情泛赤壁二、品味语言魅力对联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运用对偶手法,强调两两相对,讲究语言的精练含蓄,这对考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语言运用水平的测试。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下联…  相似文献   

16.
《核舟记》是说明性的“记”体文,雕刻者的“奇巧”技艺在文本中是显性的。细探核舟作品背后,是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坚韧执着毅力的体现,是华夏儿女豁达乐观、热爱生活态度的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意志的体现。在新时代,工匠精神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需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核舟记》 的开头一句是这样标点的: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句话只要推敲一下,就可发现问题还不少:一、这王叔远的技艺究竟如何先就让人捉摸不定.作者一开口就给他冠以“奇巧人”的美称.“巧”而至于“奇”的地步,这技艺该是很不寻常的.可接下去说具体了却又实在不怎么样:他的本事只不过是“能以径寸之木”,或者雕刻座“宫室”,或者雕刻个“器皿”,或者雕刻个“人物”,“以至”雕刻个“鸟兽”呀“木石”呀等等玩艺儿.二、这“以至”二字又是怎么个说法?难道“以径寸之木”雕刻鸟兽、木石,竟比雕刻宫室、人物更难么?  相似文献   

18.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全文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畅达,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大凡读过<核舟记>的人,无不为中国古代精美绝伦的工艺所折服,无不为作者富有情趣、充满想象的语言所感染.但长期以来,人教版教材在选编此文时,一直省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和"嘻,技亦灵怪矣哉"中间的一段内容:  相似文献   

19.
魏学氵伊《核舟记》是这样说明“核舟”之窗的 :“旁开小窗 ,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其中的“八扇小窗” ,从一个侧面具体地体现了核舟工艺之精致、奇巧 ,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制作的卓越成就。《教师教学用书》把这段话译做“……共有八扇。推开窗来看 ,雕花的栏杆 ,两边相对。关上窗子 ,可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的对联” ,将“启、闭”译作动词“打开、关上”。“核舟”之窗真的可以启 (打开 )闭 (关上…  相似文献   

20.
玩物长智     
我喜爱手工艺品,多年积累下来,收藏日渐丰盈。那些似乎注定只能作案几床头的小摆设,有时却也能在语文教学的课堂里派上大用场。我有一只核舟。那核舟精致小巧,玲珑剔透,托掌把玩,真叫人爱不释手。核舟的大小及总体结构与魏学舟《核舟记》中所写的差不多,细观局部,却有些许不同。核舟的中舱分上下两层,各有窗四扇,都能开启,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