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诗的野趣美,是对正统典雅诗宗的补充,也是对诗歌国风的丰富。诗之野趣,是把大自然之"野"诗化了的艺术品。这类野趣诗,或写山野的一石一壑,或写原野的一草一木,或写旷野的一虫一鸟,或写天野的一星一月,或写活动于荒野中的一人一物,而每每表现出一种疏朗、空旷、高远、悠长的野情、野意、野味、野韵。  相似文献   

2.
师:这首诗是曹操拟乐府的诗,可以配乐歌唱。每四句换一次韵,形成一个音乐的段落,所以每四句叫作“一解”,全诗共八解。大家读完这首诗有什么疑惑吗?生:第二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的是一种“忧思”,表达的是苦闷忧愁之情,第四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写的是宴客之时弹琴奏乐的场景,表达的是一种欢乐之情。诗人要表达的到底是哀怨还是欢乐?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拓荒者,他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了新诗《爱之神》。1919年4月又在《新青年》发表了新诗《他》,这首诗标志着现代爱情诗的成熟与完美,是奠基之作。鲁迅还提倡并保护爱情诗创作,他不仅鼓励、指导"湖畔"诗社年轻的爱情诗人汪静之写爱情诗,而且当封建顽固者攻击、抵制甚至扬言封杀汪静之时,他挺身而出发表反击文章为汪静之辩诬,并当面鼓励汪静之要勇敢地写爱情诗,因为青年有写恋爱诗的权利。年轻的汪静之在处境最困难时受到鲁迅的支持与保护,又积极投入爱情诗写作中去。  相似文献   

4.
岳飞(1103—1142)诗《过张溪赠张完》,载于《岳氏宗谱》,此诗写于建炎四年(1130年)春,一般人认为这首诗是岳飞登门拜访其在世友人张完时所作,又说岳飞偕张完长兄遵道之子大年,访张完墓时纪念张完之作。诗中"高人"是指张完。其实张完、张安国、张大年并非一人,且岳飞从未见过此三人。事实上,是张安国之子张充代兄张祟(礼部尚书)和诗一首,被他人误认为由张完和诗,而误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宋金元哲理诗探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理诗是一种具有双重品格的诗,是哲理与诗性的完美结合。宋金元三个时期共408年的哲理诗,在当时诗人们的努力下,使之历史地成为了可与传统的怀古诗、送别诗等媲美的一种诗歌品类。北宋的哲理诗,主要表现出了三大特征,即揭示自然规律,反映人生哲理,表现佛禅义理。南宋是一个理趣诗与理学诗盛行的时代,前者以杨万里的诗最具代表性,后者成就卓著者则首推朱熹。朱熹的理学诗主要分为三类,即"阐说义理类"、"融合渗透类"、"亦情亦景类",各具特点。而借助形象以进行理性思考,并从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或人生方面的哲理,用以加强作品内容的深刻性,则是金代哲理诗表现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元代是一个新儒学高度发达的国度,其定理学为官学的举措,不仅为哲理诗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使理学家的"学者之诗"一变而为"诗人之诗"。这种变化,是理学诗在元代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周正湘 《教师》2011,(17):114-114
初唐诗人张若虚写下的《春江花月夜》历来脍炙人口:清末王闿运誉之为"孤篇横绝",世有"孤篇盖全唐"一说;学者闻一多更说它是诗中之诗,艺术中之艺术,是诗歌创作的顶峰;在当代,此诗已被选入大学中专文学欣赏或语文学习的教材。这首诗的神奇魅力吸引着古今不少人去探索,对其的欣赏已成为无  相似文献   

7.
用事之美     
用事是诗歌常用手法。其妙处,诗家多有论述。白居易《文苑诗格》曾说:"不用事则不精华。"黄山谷云:"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清代赵翼认为,用事能增加诗文的文化内涵,他在《瓯北诗话》卷十中指出:"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古诗动千百言,而无典故驱驾,便似单薄。"  相似文献   

8.
《昊天有成命》诗中的"成王"一词的含义向来有争议,历代学者或将之理解为"成此王功"或认为其应指周成王姬诵,经深入考辨此诗中"成王"解为"成此王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孙应时是南宋初期的入蜀文人,他因丘崇制蜀而受招入蜀担任幕僚,虽官卑职微,却仍热心政治,尤其是对"吴氏叛蜀"的预见,更体现出其高超的政治远见。然而,现存孙应时蜀中诗约76首,这些诗或为纪写蜀地山水景物之作,或为与友人唱和之作,或为送别之作,而绝少涉及政事。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11.
曹操于建安元年将汉献帝迎到许昌。从此以后,他"奉国威灵,仗钺征伐",南征北讨,为恢复国家统一竭力尽智。《短歌行·对酒当歌》一诗当写于赤壁之战前后,此时的曹操已是烈士暮年,自然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为不能有更多的贤士来帮助他完成统一大业,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中巧用比喻,反复倾诉了一位政治家求贤若渴的复杂...  相似文献   

12.
《诗经·周南·汉广》是《诗经·周南》十一篇中的第九篇,其成诗时代大概在周文王时代,写的是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女子,想追求而又很难得到的故事,可以说此诗是华夏恋歌之祖。传《诗》的目的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尤其是汉儒,更是认为此诗是起教化作用的。如《郑笺》"纣时淫风偏于天下,维江汉之域先受文王之教化"。然而今天读此诗,我们分明感到了诗中作者那种内心感情的强烈以及求之不得时所产生的压抑和苦闷,还有对未来的美好祈盼。  相似文献   

13.
《诗·邶风·柏舟》的主旨,历来见智见仁,概为三说:一为仁人不遇说,二为弃妇之诗说,三为妇人自誓之诗说。从《孟子》、《左传》的记载中可以考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确认此为仁人不遇之诗。而此诗最后一章中"如匪瀚衣"句,"匪"当为"篚","瀚衣"即"翰音",此句喻己"如笼中之鸡"。故本文认为此诗主旨当以《诗序》"仁人不遇"说为是。  相似文献   

14.
颠倒诗,又称倒字诗,是指作者为求押韵,或因讽刺的需要,而故意将某些词语或语句前后顺序颠倒入诗。颠倒诗内容多寓讽谕之意,诙谐有趣,令人发笑。唐代黎瓘的朋友崔某因得罪皇帝的近侍,被贬到漳州,远离家乡。黎瓘就写了一首颠倒诗:"惯向溪边折柳杨,因循行客到州漳。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为"江南春"的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视角置于江南某一空间最高点,俯视江南大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啼莺、绿草、红花、村廓、楼台、僧、寺、酒旗等诗歌意象,将景物如电影镜头般推向读者。表面看,杜牧是在写实物,实际诗人通过想象在画虚景,表达的是对春天江南的赞美和神往之情。  相似文献   

16.
杨柳诗赏析     
古往今来,写杨柳、咏杨柳的诗很多,或慕杨柳之形态,或写杨柳之品格,或抒杨柳之情思,本文试就一些咏杨柳的诗词作简要分析,以供同学们赏读。一慕杨柳之形态说到咏柳诗,当首推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极写春柳之美,“碧玉”喻其色泽,“丝绦”喻其轻软,十分确切,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诗学是中国古代诗学的发端,虽有很多文献资料都有对"诗"的议论,但先秦诗学具有显著的文献之"《诗》"的特点,而非我们现在理论强调的文体之"诗"学。  相似文献   

18.
《鱼丽》和《南有嘉鱼》二诗,后人大多认为是写"宴飨宾客之诗"或"贵族宴飨宾客之诗"。此二说均有破绽。通过探讨"君子"的身份,并从挖掘"鱼"、"樛木"、"甘瓠藤蔓"和"鵻"等意象的深层含义入手,可以看出此二诗均为写"贵族男子婚宴之诗"。  相似文献   

19.
于鹄早年曾以官禄为志,意气风发,斗志昂然。然而,仕途的失意使他最终选择了山林,进行着野夫般的耕种、僧道般的修禅。他既写山寺、山林、古洞、古祠之景,也写习禅、饮酒、耕种、读书之趣,诗风清雅,意境清幽。其诗成为中晚唐时期失意文人寄情山水、觅仙寻道以求长生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唐朝佛道文化对文人生活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写作时,纯粹的创新是很难的,但有一种创新却是众人皆可为的,就是在借鉴前人诗文的基础上翻出新意。通过"诗文互化"、"借字入诗"、"引句入诗"、"借意仿写"、"隐括改写"、"借题行文"等途径,可达化陈旧为神奇、推陈出新的妙处,开拓创作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